表面張力儀作用于液體表面,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,稱為液體表面張力。表面張力儀產生的原因是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,叫做表面層,表面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,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一些,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。就象你要把彈簧拉開些,彈簧反而表現具有收縮的趨勢。
傳統的表面張力儀都是采用鉑金環法原理,而這種方式沒辦法采用動態的形式顯示,換句話說就是只能看到最后的結果,而對過程的表面張力測試是沒辦法測試的。而SITA公司生產的表面張力測試儀則是一個動態過程,它能夠智能控制氣泡壽命,動態顯示表面張力數值。隨著SITA公司產品獲準進入中國,該表面張力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代其他張力儀,成為行業內不可或缺的一款表面張力測試儀。
表面張力儀三大模式
獨立模式—快速質量監控
快速、可靠的質量控制模式。設定測量參數后可以準確測量并顯示表面張力值。
自動模式—研發的理想工具
能夠獨立設定測量范圍、測試數據數目、測量的平均值,是研發的理想工具。
在線模式—易于過程監控
專門用于生產過程中的連續監控模式。用戶能夠容易調整測量參數。
表面張力儀懸滴法
懸滴法實質上是滴外形法的一種。滴外形法是根據液滴的外形來測定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方法,既有懸滴法又有躺滴法。其原理是根據La2place關于毛細現象的方程:
△P為表面壓力差,γ為表面張力,R1和R2為曲面半徑。
表面張力儀旋滴法
在樣品管中裝入高密度的液體,再加入少量低密度液體,密閉后,將其置于旋滴儀中使其以X角速度旋轉。在離心力、重力及表面張力作用下,低密度液體在高密度液體中形成圓柱形液滴。